自然就是樸實,從小在鹿港長大的我很喜歡這種感覺,有田園美景、有大樹遮蔭、在每天早上更聽得到雞鳴,但現在情況改變很多,那時每年五月耳邊就會聽到蟬聲,夏夜常有昆蟲飛入家中的陽台,有蟬、蟋蟀、昆蟲、螳螂,很令人回憶的小時候,然而在現在這些訪客都不見了。

【時代變遷,我們享受科技的方便,同時失去一些自然的樸實】

 

14_森林.jpg
圖片來源:jane799 - Lofter

 

    自己記得小時候在家中的陽台,常有誤闖的蟬,更特別地是有兩到三隻,你會發現蟬有些會叫,聲音大到令人無法入眠,而有些不會鳴叫,在每隻蟬的前額上都有到三角紅點,加上圓圓黑黑的眼睛,讓人覺得可愛,於是自己就心血來潮把他們抓了起來,還大動土木準備魚缸、土壤、樹枝,就是要好好地飼養他們,當然成員都要挑選過,挑母的…,才不會一天到晚支支叫。

【愛他就要全心全意照顧,但”有愛”真的夠嗎?】

 

14_蟬.JPG
圖片來源:看中國

 

    飼養的日子令人感到開心,一天兩天過去,每天看著他們吸著樹枝,那黑圓圓的眼睛,靜靜的模樣,就覺得心滿意足,時間很快來到了第七天,突然間發生一件事,它們都不動了…,任憑樹枝怎麼碰、手指怎麼推,他們就是不動,自己回過神來才發現他們死了,在當下感覺相當愧疚,自己養死他們,沒有好好提供環境照顧好。

    隨著時間推移,國中時候網路開始普及,自己偶爾查詢昆蟲資料,這時候才發現蟬的生命很短暫,只有短短的7天(要看品種),在這七天內卻是要作很多很多生命的大事,傳宗接代(祝福的下一代),然而無知的我卻不懂得尊重。

【只有瞭解生命,才會尊重生命的價值】

 

14_尊重.jpg
圖片來源:生活文摘

 

    這篇生命故事的意涵,卻是數年的經歷所悟出,當下的我所認為的犯錯,如今來看卻不知是對還是錯,只知道在下次面對生命時,不能用100%自己所認為的愛,不能逼他去走自己所認為”對”的路,在現實生活也是如此,只有寬心的相待才能讓對方擁有更寬廣的未來!

 

話說…好久沒看到你來訪了…

 

文章標籤

李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在高中時,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,「認真讀書,考上大學就隨你玩」,然而上了大學後,時間過得很快,一轉眼就過了四年,是學生的你,還記得自己大學學了什麼嗎?

 

12_問心.jpg

圖片引用: http://www.joyi.cn/news_info.aspx?id=4955

 

    自己在求學時期,自認有把本分作好,扮演好學生的角色,也清楚自己學了什麼,然而時間來到畢業前,面對求學到求職的轉變,自己有些憧憬又帶有一些驚慌,總覺得可以作很多事情,但卻不知道要如何作到位。

這一切不像國中高中時,目標很明確,每位學生都是盡心拚自己的理想志願,在大學甚至在出社會,自己的目標與未來規畫都要自己去作主,在正視眼前的路時,說真的會令人感到恐懼,只因你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走在對的路線上。

 

    還記得選第一份工作時,自己查104 查PTT,有資料就查,會去分析這份工作的性質,在未來上會不會有發展性,甚至更期望自己能早日升階,每天一點一滴把自己所認為的路寫在紙上,最終進入一間科技公司。

 

【工作就像試金石,會用力去挑戰你的極限,甚至會改變你的想法】

 

    在職場中,親身體驗的感受會更衝擊自己過去的想法。從週一到週五,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發生,你要面對來自上司、產線的問題,會磨你的心,消耗你的體力,一到下班時就帶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休息的地方,直到夜深人靜忽然間,自己內心會有股聲音在跟自己對談。

 

「想改變就必須承擔」

「放寬心胸,當螺絲釘也要稱職,總有一天機會會找上門」

「自己究竟要往那個方向去走」

 

自己會去傾聽內心的聲音,並一天一天地將這些想法記錄下來,就跟畫圓圈圈一樣,只有在圓越畫越多時,才會發現自己的圓心在哪裡,才可能知道自己的價值觀。

 

 

12_內心聲音.jpg

圖片引用: http://ringring.tw/category/008

 

    從求學到職場每一里有著不同風景,我大學時很認真讀書,很少有戶外活動,直到研究所時,回來一看發現過去只有書本伴隨,內心突然有個想法,人生不該只有作研究、讀書而已,應該要多元去發展,因此我跑去做志工、嘗試不同事務,而這樣的想法也影響到日後的我。

 

【過程中的轉折就像木頭上的釘子一樣,遇到事情總會痛苦一陣子,也讓自己釐清究竟什麼是自己想要的路】

 

    寫想法的習慣,讓我得以去比對自己的改變,從過去求職時所寫,管理、制度化(多為能力的展現)…到現在紙上所寫,以人為本、要多陪家人(多為內心聲音)…,這真的很特別,只有在你親身去經歷才會洗滌你真正的想法,然而路是要自己去走的,是要抬起勇氣去面對的。

 

12_想法.jpg

圖片引用: http://www.tooopen.com/view/397341.html

 

    路,自己在走,更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的方向,以及適時地傾聽內心的聲音,當然我們會期待有更好的發展,在這之前是不是要更加努力,去習慣、去嘗試、去經歷,也許吧!會有些苦澀,但走過幾次的你,會更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每一天,會讓之後的每一步更加踏實。 多走幾次,路就熟了!

 

 

文章標籤

李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小時候在鹿港國小讀書,那是個古、中、青三個不同時代所興建的校舍,用傳統的黑板上課,而坐在教室木製的桌椅上課的我,有時候出神會看看窗外樹枝隨著風的擺動,很喜歡這樣的感覺。印象中一節課四十分鐘,會休息十分鐘,鐘聲一響立馬衝下去遊樂區,而且一定要呼朋引伴一起去玩玩捉迷藏、梯罐子。這是我活潑外向的一面。

 

13_粽子.jpg

圖片引用:http://tw.gigacircle.com/263893-1

 

    那時,很愛講話的我有很多朋友,同學間都天真無邪,很直接地表現出內心最初的想法,有一次同學考月考滿分,隔天迫不期待地跟大家講他爸媽給他300元,你也知道他考幾科滿分了…,很簡單很單純就講出來給大家知道;更常見地,多數同學會講自己家爸媽在做什麼,還會邀同學去玩,我想這也影響到大家大學愛夜衝夜遊,甚至外宿朋友家吧。

 

美麗的鹿港國小

13_鹿港國小2.JPG

 

這就是小學生活,只不過現在自由又更少了,下課都要去上安親班去補習,就是為了超額比序…為了將來

 

    至今,有一件事令我難以忘懷,小學低年級某一次的端午節,老師跑來找我,說:「健祥,老師有東西要給你」,自己心裡就很期待,趁著下課鐘聲一響,大手牽著小手走進辦公室,在毫不起眼地角落處擺著一個若大的冰箱,拿出內頭一串粽子,說:「健祥,粽子拿回家吃吧!」,這件事讓我記憶很深刻,至今想到時,內心還是充滿著溫暖。

 

    我很幸運,從小就遇到這麼好的老師,然而我認為書、課本的成績好壞,真的是其次,反而是學生品格比較難帶。 只不過當老師很辛苦,不少人都被成績綁架了,在追求成績過程中,很可能會失去孩子們的『童年』。

 

    然而,一串粽子背後代表著願意陪伴,願意把愛傳出去,這觀念深植我心。

 

    更因為相信『老師』可以改變很多人,所以老師這兩個字對我而言,既嚴肅又敬重。

 

謝謝您們,老師。

 

百年樹人

13_百年樹人.jpg

 

圖片引用:

鹿港國小:http://163.23.112.1/web/social/special.htm

鹿港進香團: http://blog.udn.com/taiwanmickey/3678659

文章標籤

李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我們一生會遇到多少老師,影響自己,同時塑造內心中自己對老師的看法,然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,覺得老師有這些條件,你跟我想的或許不一樣,但相同是,老師是值得尊重、敬重的職業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因為敬重,因為啟發想法,所以安排自己到台北內湖聽講,這場很特別的演講,在場九成都是老師(我不是…),會場內來自台灣各地的老師,最遠從屏東作夜車上來。大家心中都想要改變教育,增進自己教學能力,讓學生視野可以延伸,可以有自由成長的空間,就像是台灣最近幾年吹起的翻轉教育一樣,慢慢地改變(我們認為教育不該如此,教育應該改變)。

阿祥有幾個收穫跟大家分享

一、親和力比熱情重要

(1)喜歡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人有不同特質,有些人天生就有獨特魅力,在團隊中閃爍,一舉一動都被注意,在任何領域都相當吃香;相反地一般人,就要練習一些與人互動的細節,像是微笑,像是與人互動的近對應對得宜,以及願意在合理範圍內願意替別人多服務一點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在內向與外向之間要取得平衡,內向過頭不好、外向過度也不好,適度的收與放,讓人之間的相處感到自然舒適,會讓人想要親近喜歡你。

(2)跟著你有所成長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當我們身上擁有別人沒有的東西時,或者別人在你身上看見學習的條件時,他們感受到這背後的價值,自然而然會靠過來,向你詢問、向你學習、改變成長,漸漸地跟你一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所以在大學時候,試著多方嘗試,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,去聽演講、看看書、參與社團,持續精進自己的專業能力,甚至出去走走提高自己視野,讓自己身上擁有不一樣的能力。

 

(3)擁有共同目標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共同目標,以數學角度,當向量都為同一方向時,合力為最大;以團康遊戲來說,有一種遊戲是一個杯子與多條橡皮圈,眾人合力要將杯子疊成某些形狀(金字塔),考驗團隊的默契與合作能力(投入),遊戲趣味趣味,但現實生活又更加困難,小則同學小組之間,中則社團之間,大則工作部門….,目標可以鼓勵,可以描繪願景驅動大家,然而你要將一群人聚在一起往同一個方向前進,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容易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在社團方面都會遇到招生問題、成員向心力的問題,招募時的誘因,進入的動機,過程所給予的改變,及個人所想要的需求,都將決定團隊的方向,向心力離合….,所以適度創造目標,帶領大家向前,是領導者相當重要的課題。

 

二、說故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以前還是學生時,作簡報分享總是一場惡夢,台上恐懼、台下昏睡,簡報越精簡掌聲越大聲,直到自己聽了一些演講,看了商周文章,才發現到說故事技巧很重要,尤其是在簡報/講授或者是朋友相識初期的自我介紹時,如何讓人印象深刻。

這邊柏賢老師提供幾個有趣的架構:

***************

我是一個….的人

有一次

當時

***************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自己在構思時可由上往下進行撰寫,而與人交流時,要逆著順序去講故事,說一段故事後再帶出結論,會讓人對你的個人特質,更有畫面印象深刻,若換個方向先破題?你們可以想像聽者會有什麼感受。

另外這些大家都可以練習看看。

***************

我的現在

我想做的事

有一次

當時

***************

以此類,都可以去想想自己過去的故事。

 

題外話,口才好的人,很容易受到大家注意,自身行為開始散發出影響力,但自己一定要小心,因為你的心、做法都會影響別人…好的影響/壞的影響,都在一念之間(價值觀),一定要注意”心”。

 

三、透漏自己過去是增加大家之間的連結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人與人之間互動,並非只有專業知識上的交流,情感上的分享也是必要的,柏賢老師建議以”透漏”自己過去,讓大家間接認識你,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過去,甚至有一種感覺覺得老師也是人…,並非完全不會犯錯,並非一路過來都是一帆風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看到很多老師的努力(不遲辛勞),也有聽說現在台灣教育的情況,有好有不好。自己在整天相處收穫滿滿下,內心充滿著感動,現在有這麼多老師一起付出心力為台灣下一代(像是為台灣而教),從體制內或體制會都有人在努力,發揮影響力,每一位都想要許給孩子,擁有自己夢想的未來

 

文章標籤

李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上週六,是很特別的周末,卻與未來規劃有關聯。一大早從新豐坐著火車來到台中,看著窗外景物瞬逝,也覺得自己很幸福,能在這麼好的天氣來台中聽一場演講,但這次不只是一場演講而已,算是一場求知求路之旅。

智慧與科技.jpg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時代變遷,在5年10年前誰會想到今日的GPS可以跟遊戲作結合,誰會想到動漫之中的虛擬實境,逐漸成真了呢? 在煩囂世事的我們,很難察覺到這一點一滴地改變,但不可否認這樣的氛圍已經席捲而來。在這事情/任務很多的世代,時間卻不夠用的情況下,還要選擇用原始方式去處理嗎? 也許會有人比較機靈一點,善用谷哥大神去查,你現在會遇到的問題,別人也有遇到,動動手指頭,幾分鐘就有資料在眼前,然而資料爆炸時代,我們還要學會分辨分類,甚至要超越現況,你就必須懂得思考、創新。還記得小時候常看金庸翻拍的電視劇,倚天屠龍記,有一個橋段是成崑與趙敏合作攻進武當山,張無忌在太師傅張三丰教導之下,先熟記招式,再詢問自己忘記了沒,直到全然忘記,以無招方式勝過對方,唯有不記招,不按牌理出牌,透徹分辨情況,才能克敵制勝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今天課程也是如此,陳永隆老師專研於科技方面,享受研究,讓身邊的科技與教室/工作作結合,同時分享了很多有趣的工具。老師透過講座的分享,讓參與者學習,以及瞭解怎麼與手機高科技世代的年輕人作互動,同時希望在每一次緣分之中播下善的果,用貼心善心去包容彼此,並在每一次發生時,要學習反省自己,而非諸事他人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一條路走著走著,也許有人會說你還年輕,生命經歷還不夠,也許有人會說穩定工作,其他事情等有錢了再說,也許有人會說作了就要堅持,大家出社會後都會聽到各種不一樣的聲音,在彼此相互聊天之餘,或許會羨慕別人的生活,或許會覺得自己還要更努力,我們都有自己的想法,但我想說的是你不敲敲自己內心,不試著嘗試詢問自己,不反覆推敲,不去作小行動去實驗,那麼最終你永遠還是現在路上的自己。永隆老師跟我說,要珍惜老天爺給你的每一個messages ,但一個人走在路上,會疑惑會顧慮會想東想西,這樣的過程我還沒有答案去解決,只能邊走邊看邊想邊聽(還有祈求著天….),並努力地把每一天作足。

 

圖片引用:http://www.57uu.com/service/hzhb/19_37_31_837.shtml

 

文章標籤

李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暑假!身為大學生的你,就是要出來走走看看這世界,走萬里路勝讀萬卷書,意義就在這邊,我們今天從中壢利用著小烏來一日票去後慈湖參訪,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活動。自己當完兵,研究所畢業後再次與夥伴一起去玩活動,這次不一樣,因為我找了我當兵同袍偉翔一起出來走走,能夠與老朋友、夥伴(跟對的人)一起出來,是很幸福的事情。到後慈湖的車程大概90分鐘,一路上就聊興趣、關心志工夥伴的成績…、還有問他們一個很沉重的問題,你們的興趣是什麼,以及很快就要大四了,畢業後你們想作什麼…。我走過跟別人很相近的道路(大學研究所一路升學),也畢業在工作了,所以這幾個問題,我有碰到,也一直再思考,同時我也希望我的朋友們,提早想才不會在十字路口迷失自己,失去方向,不過今天是愉快的日子,我也沒刻意追問了。

舊百吉隧道,一群大學生專心聽導遊講解

到慈一遊_1.jpg

 

    到了後慈湖,都有專人導遊幫忙介紹,從百吉隧道,到後慈湖湖濱步道、秘境步道,沿途風景很漂亮,空氣相當好(神清氣爽),加上有樹蔭遮蔽,是週末的好去處,而後慈湖是「先總統 蔣公陵寢」,維護相當良好,關鍵必看就在最後一段,每小時一次的憲兵交接,相當壯觀,在他們身上看到了紀律與榮譽,操槍、步伐默契都無話口說。另外一路上導遊會介紹物種,在野外要如何求生,以及各會館的歷史等等,再加上我們這群大學生超有活力,無俚頭的回應,常令其他遊客哈哈大笑,根本變了人似,不像在教室內坐著聽課的學生…,沿著湖畔景色、路邊花樹、五院會館,我們駐留拍照,也在自己的故事中紀錄一篇章節。跟著一群人一起走,彼此照應,運動聊天關心彼此,雖然我認為自我介紹部分還不夠深,不太知道一些新朋友怎稱呼。

 

湖畔美景

後慈湖外頭

 

    這活動,是當初我們一起種下的種子,在今年陸陸續續開出美麗的花朵,從鶯歌博物館活動到這次慈湖之旅,都可以看到夥伴精心策畫,尤其這次收尾心當用心,是夥伴承梁特別製作Q版人物給各位參與者一個禮物,並透過講述設計理念(從大家臉書上觀察興趣、平常活動去進行設計),以頒獎模式作合照,用心的程度,在收到禮物的那一刻,真的會讓人想哭,怎麼有人可以這麼用心設計呢!夥伴,你們能達到這點,就代表著你們活動已經有他的價值了(品質),當然這是整體團隊,透過分工合作所帶來的成果!【不過最令我開心的是每個人臉上的笑容,一起走一起參與,同時在彼此生命的章節中,也寫下一段故事】

 

夥伴承梁精心設計的Q版人物之最後大合照

文章標籤

李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出了社會後,真正體認到學習的代價變得很高,以個人在時間上難調整,周一到周五要工作,多為六日才有空,成人有工作後,對於學習也會要求更專業,而專業的學習是要$$的…,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但即使這樣,你能說不充實自己嗎?看看書也好。

圖片引用: mobile.dbw.cn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這次利用假日跑去台北,不是去玩喔! 而是去補足自己的短木板,參加李柏賢老師的【精準公眾表達力】,有人說,說話是一門藝術,而我藝術~只有比及格邊緣而已。大家在大學都有這樣的感覺,覺得上台需要勇氣,舉手會有恐懼,倘若三生有幸叫到你,站上台那一刻,能想像嗎?三十雙眼睛看著你,感覺會有很多箭射過來,大家像再開藥單,找你有什麼症狀缺點,而令人欣慰的事,你可以解決同學失眠的問題(大家都再度咕..)

圖片引用: www.zakka.com.tw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兩年後的今天,我依然會坐在後面,可我敢舉手,敢告訴自己,踏出去豁出去才能收獲更多,也才知道書本的專業知識與生活的經歷缺一不可,適當口說表達技巧,讓聽眾覺得你上台這五分鐘,是有價值有收穫的,最重要的事透過每個人的分享,聽見別人的觀點,有時會有那一瞬間有感動、好奇,甚至自己會反思,自己有什麼樣的經歷可以分享,以及要如何讓大家臉上都充滿笑容,點頭如搗蒜地聽你述說,讓好的影響力散播出去。

圖片引用: www.mdnkids.com

文章標籤

李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求學過程能有幾好朋友,是令人幸福的事,然而大學畢業後,便很難有時間相聚,在時間飛逝下,很容易遺忘彼此,或者有人覺得畢業後相見面,是會帶著目的性,不像學生時候這麼單純。但我相信,我這群朋友,是真、是誠,在出社會後一次性五人相聚,一早我們就去傳聞中的新竹動物園,不大,相當適合1-2hr 遊賞,隨處都能看到親子郊遊,隨興拍了幾張照片~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這可能是當天拍最好看的一張...

08_睡覺的鶴.jpg

做白日夢的熊~

睡得很恬適的老虎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午就去吃平價,火鍋_吳媽媽火鍋,是在巨城旁的一間火鍋店,聚餐吃火鍋,總是要聊天一下,問候工作近況,生活品質….更有趣的事,我們會彼此調侃同為大學信實室友,求學不順的事,在那時令人痛苦,糾結,如今卻成為自嘲的點。下午我們就去巨城逛,人潮多,也驗證一句話,假日有冷氣地方,真是好去處,看了鞋子衣服,甚至是玩具,以及小朋友在打卡片的遊戲機,還有人在跳怪獸手錶…,挺有趣的,彷彿回到大學生活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晚餐帶著大家去吃新加坡美食,在新竹後火車站橋下旁,平價又好吃,犯後又去清大夜市去吃立晉傳統豆花,一口咬著黑糖口味的綿冰,慢慢地在嘴中融化,很香,也是最天最後的一個站點。出來玩,有時候不是因為景點多棒多稀奇多好玩,而是因為跟對的人出來,一種彼此信任、放心遊玩,其中又帶有一些過去同甘共苦一起笑一起撐過,一路相攜相伴,所留下的情誼,這也是現在要學習去經營的,同時是我,大學,最重要最珍貴的寶貝之一。

文章標籤

李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前陣子跟朋友聊到職場的事情,他很機伶,對事情總有深切的瞭解,只是這樣有識之士,常常快言快語,在上司面前,未必得到認同,更別談喜歡與接納了,最後可能走向消沉沒動力的路。同時也說到一件事,就是【長官說】【學長說】,就要跟著作(不會多講為什麼),然而當組織內形成這文化後,公司便很難再精進,一知半解的方式容易讓人停留在似懂非懂,在聯強國際杜書伍總裁 所著【打造將才】一書,有提到四個階段會、熟、精、通,倘若領導者不求真解,或以自己看到的解當成真解,在將來組織後續發展,會埋下許多可怕的地雷。年輕學子或有識之士,剛進入一份新工作時,這也是他們成長學習發問的最快最多的時期,但往往這時期過後,有些人就會被社會化,甚至不再有意見,只是陪笑,應付過日子,不可不慎中看之。

圖片引用:http://web.jumpyu.com/career/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我們經常聽到,改環境很難,改變自己很容易,但我想說 改變自己也很難,不然怎會有江山難改,本性難移的另一種說法,只是在大學或出社會工作時,被社會化了,對有些事情,已經麻痺了。但是不是能藉此照鏡,反省,在往後有幸能當上長官、學長姐時,能少一點封閉的應付,多一點深知與溝通呢?(當組織部門閉鎖不聽不言,沒有足夠的安全感讓人發言討論,就如同沒有出口的壅塞湖一樣,早晚爆開)必須誠心相待,用心溝通。

圖片引用:http://ponyswallow.pixnet.net/blog

文章標籤

李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6月初是很多學校的畢業典禮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自己也會去看看 長輩、社會上有所成就的人會給予我們這群後生晚輩什麼樣的建議,就如同畢業紀念冊上,師長朋友所寫的話一樣,令人珍惜。

圖片引用:https://woundero.wordpress.com/2013/02/03/courage/

 

 

台大畢業典禮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台大葉丙成教授,從自己在海外求學的經歷做為開端分享,鼓勵大家有機會就去體驗生活,什麼都玩什麼都嘗試,讓自己人生故事豐富一點,而非只侷限於專業領域上,鼓勵大家接觸多一點雜學,讓自己面對第一次認識的朋友,比較能夠找到有趣的話題,深入交談,最終讓自己成為有魅力的人(像是嚴長壽、馬雲….都是很有魅力的人)。再者從長大回想至小時候犯了錯的事,一直深深烙印在葉老師的腦海裡,老師表示人都有良心,做錯一件事,會在往後日子裡不斷地提醒自己(自己懊悔),甚至是再大的成就榮耀事業,都不值得我們去出賣自己的良心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第二個分享的故事,是老師他的學生,是一段升學與興趣的拉鋸戰,讀電機相關科系,卻在大四那一年發現對財務方面感到興趣,很有主見並堅持想法的他,就以捨身的勇氣決定轉換跑道,隔年與次年落榜,雙重打擊之下就去當兵了,這相當沉重與難堪,又要面對外界與家人親友的壓力,但生命走下去,能否找到出口呢?,葉老師心中很擔心,幾年過後,這位學生已經在上海負責帶某個電子商務部門的工作團隊,做得很好,也讓葉老師放心不少,也說起「年輕人最大的本錢,就是比年紀大的人經得起失敗。不要因為怕失敗,而讓自己失去了嘗試的勇氣、失去了從跌倒再爬起來的韌性!」以及相信生命走下去,最終會找到出口。

 

台大畢業典禮_台大葉丙成教授

1. 請不要成為只懂專業,其他都不懂的貧乏之人

2. 請不要為一時過關而做出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

3. 請正視自己缺乏失敗的勇氣與再爬起來的韌性

4. 真正該追求的標籤,是自己的名字

 

 

 

清大畢業典禮

 清大賀陳弘校長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以一個Commencement 新的開始,從西元前巴黎大學只有四個科系,神學/醫學/法學/藝術,到今日人文與社會科學、自然科學與工程都涵蓋在大學之中,而尋找 知識是無邊的藍海,往往經歷一番挑戰,才會看見新的方向,就像最近火紅的物聯網、虛擬實境、大數據等等,而這些新領域新知識的崛起,不單只用到單一專業,而是要兩種以上的專業去互補。賀校長也對於台灣以及全球關懷持續注重,如環境與永續、再生能源。這次的考驗是對人才的要求,I字進而為T字再進而為π字的型態,要多元知識的攝取,才能繼續永續發展!

 

郭位 清大校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分享「我的老師」,從詢問在場大學生畢業後方向作為開端,勉勵學生出國,不僅僅是學專業知識,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做事的方法,再將好的方法帶回國內。另外勉勵心要永遠明亮,在將來有成就之餘,對於錢的處理、用人的方法,都要謹慎,也提到一則小故事 敲瓷器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有一天,一個小朋友去買瓷器,他帶著一個瓷器店裡,一個、一個地敲,賣瓷器的老闆問他「小朋友你在做什麼?」

小朋友回答:「我媽媽說,拿這個杯子跟瓷器敲,如果聲音很清脆的話一定是個好瓷器,我就可以買;如果聲音混濁的話,那就不是個好瓷器,我們不能買他。」

老闆聽了很高興,告訴小朋友,「你媽媽的原則是對的,但是你手上的瓷器不是個好瓷器,敲不出好東西,我給你一個好杯子,如果敲出好聲音,那一定是個好瓷器」

這個杯子,就是我們的心。我們去敲一堆瓷器,就是我們的朋友。如果我們可以從朋友中得到教訓,那麼這些朋友通通都是我們的老師。

藉此勉勵大家,心的重要性,在未來很多事情的選擇,都會繞著自己的心去走,如果起心動念是不好的,往後發展可想而知…。

 

清大畢業典禮_清大賀陳弘校長

1.專業知識可以在大學裡經由設計好的學程「學而知之」而得到,後者則往往是在工作的需求之中「困而知之」。

2.自強不息勉勵自己,保持不斷虛心學習的動機

3.厚德載物勉勵自己,跨領域的目的是創造自己和人群更大的價值

 

清大畢業典禮_郭位(香港城市大學現任校長) 清大校友

1.社會上看到各式各樣的人,好人、壞人、善人、惡人,都是我的老師,可以學習,可以借鏡。

2.對學習要執著、對學問不要被蒙蔽,對社會的現象應該要就事論事,對問題應該要觀察。  

圖片引用:www.nipic.com 

 

 

交大畢業典禮

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開場commencement,畢業典禮也是開始典禮,恭喜大家大學畢業也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,並從自己過去職場故事說起,勉勵大家培養自己的求知欲望,對於每一件事要追根究柢,深切了解,而求知不能只有單一目標去規劃,要有系統性去作學習作學問,再者張忠謀先生也提到另一種能力,邊學邊想的能力,健祥自己本身是覺得有一點點辯論的感覺,聽思反駁對與錯,只有真正思考過的東西,才會成為自己裡面的一部分。其次分享到出社會第一份工作,若以理工科的工作,要以專業為主,打好根基,隨著工作歷練年資增長,要在學習會計、財務,最終可以獨當一面時,要學習企業管理、經營策略等等,這演講的內容相當貼近實務面,值得年輕人多多學習!

 

 

交大畢業典禮_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

1.畢業典禮也是開始典禮,在大學四年培養自己求知心。

2.邊學須邊想 聽講從不做筆記,要具有思考與學習同步的能力,學習的同時透過思考將知識內化,才是獲得。

3.「有系統有計畫有紀律的終身學習,一輩子都受用」

圖片引用:http://jiinder.pixnet.net/blog/post/29120357

 

 

引用部分:

台大葉丙成教授:給台大生的畢業叮嚀

http://opinion.cw.com.tw/blog/profile/215/article/4383

葉丙成教授貴賓致詞_影片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QsU2fU4hdQ&feature=youtu.be

 

清大校長致詞全文

http://president.web.nthu.edu.tw/files/14-1140-104201,r4358-1.php?Lang=zh-tw

郭位清大校友 致詞全文
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1/1743577

 

交大畢業典禮 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 致詞全文
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9/1741559

 

文章標籤

李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早起鳥兒有蟲吃,即使連續上六天的課/班,也要聽的一堂課!

為什麼要來上這堂課?自己在過去求學過程中,團體或者發言中 總會有些格格不入,甚至不敢講出自己的想法,無法捍衛自己的主見,就是這樣的動機,才讓我想要對自信這件重要的事情,來個徹底探索。老師以自己故事去做分享,現在有自信的老師,完完全全讓人猜想不到,在老師小時候是相當自卑沒信心的學生,人生的歷練轉換與淬煉出現在的楊老師。


以下幾點觀念:

一、相信自己的相信

    有目標要成長改變的人,有時候因為路途遙遠,過程中又會遇到一些困難的事情,這時就要學習對自己打氣,要去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(毅力與激勵)

    當天現場作了一個體驗教育,透過一個作法去挑戰大家內心的承受程度,楊老師要求大家能上台去發言,要能講出我是誰,我最害怕的事,從現在開始我一定可以克服,我相信我做得到! 短短的活動,簡單的幾句話,卻讓大家卻步,害怕上台的恐懼在心中徘徊,然而在上台喊完話的人,有一種對眾人宣告,昭告天下的滋味,從外而內要讓自己去達成!相反地沒上台的同學,卻會有一種機會與鍛鍊在眼前,沒有好好把握的感覺。楊老師利用這種反差帶來的印象,讓現場同學無法忘懷,這也是體驗式教育的魅力所在!

 

二、從自負到自信

    真正的自信包含獨立自主,在滿18歲後,楊老師建議要在外租房子,要讓自己能夠經濟精神…都要能獨立,學習把自己照顧好_【把自己的人生經營好照顧好,才是真正的孝順! 】

    而獨立生活一陣子後,就開始進入到另一個狀態,會有些自負,可能會覺得其他人都沒做的你好,漸漸地遠離人群的感覺,然而人是群體的動物,要回到團隊之中,互助與互相,要學習進入人群,去幫助別人,也讓別人有機會幫助你(存在的價值)。

 

三、要學習去接觸不同的人

    每個人都有自己天生的個性、天賦,也有自己習慣的朋友圈(舒適圈),但這我們要打破,學習跨出去與不同個性的人相處,尤其在大學時候,一定要把握機會面對,現在不學習將來在職場上還是會碰到

    要如何接觸與相處呢?楊老師說,最簡單的方式,他們說什麼聊什麼就去學,若不熟悉也沒關係,就發問點個頭,漸漸地在團體中就會有自己的位置(有人要當講者,也有人要當聽眾!互補)

 

四、要有夢想

    【人因夢想而偉大】,有夢想才會促使自己向前邁進,每個人從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夢想,也曾寫過名為夢想的作文,夢想可能不只一個,在去追求夢想過程中,會很有動力去建築自己的天地,就是這樣的起心動念,就是這樣子對自己的信念,才會成就很多不同反響的人,如周杰倫、吳寶春、賈伯斯…。

或許吧!

在上大學後,在工作後,有些夢想或多或少被戳破了,而那樣又如何,誰說被戳破被笑的夢想,就一定無法成功!? 相反地,【因為會被笑的夢想,才有價值!】

最後

    自信很重要,會讓一個人看起來有在發光、在發熱的感覺,作起事來特別能說服他人,感覺無往不利!但是不是自己有自信有發揮的空間時,能拉別人一把,而不是以自負的心態,去說別人的不好、不足,每個人都喜歡被肯定,沒有人喜歡被否定!

也希望此篇分享文章,能對大家有些助益J-2016_0605【全方位人才培訓營】_桃園聽講

文章標籤

李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說話,是一種力量,也是拉近彼此的方式之一。

好的口語表達,以8分的實力,讓人看到10分的可能;相反地,不好的口語表達,不僅僅無法達成共識,無法拉近你我距離,有時候更會造成惡性循環,讓自己更沒自信去面對!

 

從國中高中大學開始,我一直覺得說話很難,要生活經驗豐富才有話題,又要定期去聯繫彼此,才能增加互動性,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要經營的!

而說話有時候像把刀,有時候像個盾。

像刀的時候進攻,讓人覺得有魄力,但會帶有些壓迫感。

像盾的時候防禦,讓人覺得很安全,但會帶有些保守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自己就比較像是盾牌,很保守,對於說話這件事深怕講錯,甚至自己的言語傷害到他人(也不希望他人傷害到自己)。然而不要怕犯錯,不要怕講錯,就是因為錯了,才會有機會作改進,讓自已更好!在大學,平時做報告就需要小組討論,對於考試不懂之處,也需要詢問同學,都可以見得說話的重要性。像有很多機會作小組討論,自己雖然有想法,但總覺得表達有些障礙,嘴巴開不了口,不知道要如何拉近距離,勇於發言!那時一度會幻想,自己國中開始就在玩網路遊戲,交流需要依靠打字,所以練就一身打字速度,如果用網路打字作交流討論,用這種的方式我一定可以很活耀,一定可以討論順暢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難而終究要面對,人與人之間還是要見面說話、溝通、討論,當面看著彼此會有那種相處的感覺,所以在這件事情上,讓我感到相當受挫、難過。除了小組報告要討論之外,另外在上台報告也是一門難關,自己曾經在實驗報告,事前準備擬稿背稿再背稿,直到當天助教喊到第X組XX同學請上台,自己站在台上看著台下同學,那一刻,腦中就開始胡思亂想,總覺得口才不好的缺點被人知道,怎麼辦;報告報不盡理想,怎麼辦,自己精神上很有壓力、緊張,導致忘詞,講述方式像在念經一樣,相當平舖!

 

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直到現在才開始釋懷,也開始去想如果可以重來,自己會怎麼想。自己覺得每一次開口,都是在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,學習拉近與親朋好友、與各式各樣人之間關係的能力,而人對於未知、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都會感到害怕,這是正常現象,但就是這樣更要趁學生時期去面對,這時候機會成本較低,在大學時候你犯錯,大家能給予的包容是最大的! 所以勇敢上台練習,勇敢地去與人溝通,把自己分享出去,知道那裡不好,才有機會去作改變,讓自己有更進步成長的可能性

 

文章標籤

李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